阴阳五行学说是反映四维时空的专属认知体系
生命自稳调节机制作为“天人合一”的产物,其本质是蕴含时间维度的动态平衡过程,属于四维时空范畴的核心概念。人体内所有组织、器官及系统的功能运作,均受这一机制支配与调控,
该机制是人体在遗传与变异矛盾运动中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,通过能量的周期性律动 实现与内外环境的交换。当形成正向能量共振时,可提升个体的认知效能、情绪稳定性及社会适应能力;而一旦出现负向能量共振,则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、认知能力下降、情绪失控,进而引发疾病或其它社会问题。本质上,生命自稳调节机制是“天人合一”观的产物,是脏腑调节功能的同义语,体现了人类生命与宇宙自然、社会人文环境的深层关联。
防止疾病发生是中西医的共同目标。然而,基于此机制 不仅能调控健康以预防疾病,更能在临床实践中 防范其他灾难性事件,此乃中医学的特色所在。
生命自稳调节机制,即是与病邪抗争之“正气”的实质体现,是中医治疗过程真正需要“扶”的对象。它是中医学得以遵循自身本质规律健康发展的核心前提——即必须明确的 “自我定位”(“我是谁”),也是中医学理论基石是否具备客观实在性,且能达致西医难以企及之境的根本所在。
西医之所以难以企及此机制,在于其属于蕴含时间维度的“天人合一”产物。时间维度具有的隐匿特性,使得基于三维空间形成的常规技术与方法,难以洞察这一四维空间概念的 全貌与精微之处(包括时空特征)。唯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所特有的认知模式——即以时间为坐标轴,以能量为载体,以矛盾利害关系为表达方式——专注于探究“是什么”与“怎么样”,方能完整把握其本质。
因此,阴阳五行学说,正是解析此类四维时空概念(即生命自稳调节机制)的专属认知体系。 它以时间为根本坐标、能量为动态载体、矛盾利害关系为内在表达逻辑,构建了一套理解生命复杂系统自组织与自适应规律的理论框架。具体请参考《阴阳系统论》。
作者张睿,引用要注明作者
2025年6月28日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